馬雅文化,為什麼又稱「玉米文化」?
至今,玉米仍是中美洲最重要的作物。還記得幾年前馬雅文化非常火紅,在馬雅史詩《波波烏》記載了瑪雅神用玉米創造人的故事。傳說當初神造人時,先用泥土塑人,但一下雨,泥土人就融化了;後來用木頭做人,但動作太過僵硬遲鈍,又失敗了;最後神想到將玉米糰捏成人形,並注入蛇的血,這才成功地造出了人類。玉米造出來的人不容易損壞,最重要的是有心臟、有情感,能夠讚美和頌揚造物主。時至今日,人們仍然把土著人稱為「玉米人」;而馬雅文化的別稱又叫玉米文化。
在瑪雅人的現實生活中也是以玉米為主食,每次收穫玉米後,要圍著大堆的玉米舉行宗教儀式和歡慶活動,並用羊羔、飲料等祭祀玉米神。這樣的歡慶活動大概會持續一個月,直到玉米全部收穫完畢。另外,在其他節日,玉米也是瑪雅人不可或缺的用來供奉神靈的吉祥物,有時人們還用五彩玉米粒組成宗教畫面或用來占卜。此外瑪雅人也玩一種玉米的遊戲,拿四粒玉米、都有一面染成黑色。如果擲出兩面或四面是黑,就是贏。
那玉米在東方有神話故事嗎?恩,當然有囉!
玉米在東方也有個美麗的傳說。據說古時候,遼東半島一連幾年鬧災荒,整個土地乾燥到連種子都沒有,根本沒法種地了。於是能吃的東西都被人吃光了,甚至連樹皮啃光了,餓死了無數個人。
有一天,一個老漢背著奇怪的種子,這個種子看起來像一排排的牙齒;大家都沒看過。老漢領著一個婦女,挨家發放糧食並給大家這個奇怪的種子,並說:「鄉親們,你們把這個像人的牙齒的種子,種下去,到秋天就有飽飯吃了。」
村裡人說:「我們沒見過這種東西,它叫什麼名兒啊?」「叫飽米。你們種了它,長出來飽米人吃,飽米吃完剩中間的米桿子可以餵牛,牛吃飽了能犁地做農,這樣之後你們就不用愁了。」
這老漢領著婦女一連發放了好多天,有一天來到西邊的劉秀才家。這劉秀才是個講究禮儀的人,他不敢亂開口,說:「敢問二位哪裡人氏,怎麼稱呼?」
老漢說:「俺,兩口子,蓬萊山人。」
劉秀才邊想邊說:「兩---口···呂也。山---人···仙也。---莫非您老是蓬萊仙師---呂洞賓?!」
話剛落地,老漢婦女二人立刻就不見了,只剩下老漢呵呵的笑聲不斷迴盪著。
神仙走了之後,到了秋後,飽米獲得了大豐收,家家都吃上了飽飯。這飽米的名字,用了好多年,後來又來了荒年,數以萬計的人都是靠這個飽米度過了難關。於是有人提議說,雖然我們這裡沒有珍貴的黃金玉石,但在荒年裡,都是靠飽米讓人活命,這飽米對我們的貴重是連玉石也比不上的!因此不如我們將飽米改叫玉米,才能表達老百姓對它的感激啊!這就是”玉米”的由來了。